腦血管痙攣發生的病理生理因素
發布日期:2020-12-2
1927年Moniz首次進行臨床病人腦血管造影,1937年Dandy首次實施開顱手術夾閉顱內動脈瘤,1951年Ecker首次根據腦血管造影作出腦血管痙攣的。腦血管痙攣,即“顱內動脈的持續性收縮狀態”。
根據現有研究成果,腦血管痙攣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與下列因素有關:
(1)血液及手術器械對血管壁的機械性刺激;
(2)血塊壓迫、血管壁營養障礙等導致血管壁結構破壞;
(3)氧合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并釋放氧自由基造成的損傷;
(4)各種血管活性物質,如5-HT、兒茶酚胺、血紅蛋白及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的縮血管作用;
(5)顱內壓增高,過量脫水篩查而不及時補充血容量;
(6)血管壁的炎癥和免疫反應。
以上各種理化因素均可導致血管壁平滑肌細胞膜通透性改變,鈣離子內流增加,同時細胞內鈣庫釋放增多,最終導致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加,促使血管平滑肌發生異常收縮,導致血管痙攣。因此,鈣離子超載是目前公認的血管痙攣發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腦血管痙攣屬于腦血管疾病的范疇,經顱多普勒檢查對于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七M實業研發的KJ-2V6M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配備了2個KJ-PW-2MHz和1個KJ-CW-4MHz超聲探頭,可用于顱內血管檢測和顱外血管檢測,適用于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功能檢查科、體檢科等科室。
下一篇:高血壓受檢者的檢查項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