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橈骨骨密度儀檢測過程
發布日期:2018-06-19橈骨脛骨骨密度儀說明書
公司生產的脛骨橈骨骨密度儀檢測過程,小編分為測前、測中、測量結果分段進行描述,希望能更清晰的描述出脛骨橈骨骨密度儀檢測的全過程,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來電詳細咨詢。
1)脛骨橈骨骨密度儀檢測測前準備
受檢者信息輸入完成后,點擊“確認”按鈕,進入“測前準備”界面,如下圖所示:
![]()
如果在登陸界面中選擇了“脛骨”,則進入如下“測前準備”界面:
![]()
本界面說明了測量時受檢者被測部位的位置。確認探頭放置到了合適的位置時,即可點擊“開始測量”,跳轉到檢測界面,開始進行骨密度檢測。如果醫生想返回受檢者信息界面,則點擊“ ”按鈕。
2)脛骨橈骨骨密度儀檢測測量中
當受檢者年齡≥20歲時,“測量中”界面如下圖所示:
![]()
“測量中”界面左側顯示的是受檢者信息,界面右側顯示的是實時檢測曲線。界面下方“平行度設置”是調節數據采集的閥值,該值越小對探頭平行度要求越高,數據越精確,但采集數據越困難;而該值越大對探頭平行度要求越低,數據波動越大,但采集數據較容易。建議平行度設置在15~25之間。
進入該界面后自動開始骨密度測量,點擊“暫停”按鈕暫停測量,點擊“繼續”則繼續測量骨密度。如下圖所示:
![]()
點擊“ ”按鈕,回到測前準備界面。測量到的數據滿足要求后“查看結果”按鈕亮起,點擊“查看結果”進入結果界面,否則將繼續測量骨密度數據。
3)脛骨橈骨骨密度儀檢測測量結果
測量到的數據滿足要求后“查看結果”按鈕亮起,點擊“查看結果”進入檢測結果界面。
當受檢者的年齡≥20歲時,顯示的測量結果如下圖所示:
![]()
界面左上部分顯示的是受檢者信息,依次為姓名、編號、性別、年齡、測試部位和測試時間。左下部分顯示的是測量結果:SOS、T值、Z值和骨生理年齡預測。界面中間顯示的是受檢者測量得到的T值與對應年齡的參考值比較圖,橫軸表示受檢者的年齡(年齡范圍20~100歲),縱軸表示不同年齡對應的T值參考值。三條曲線中,中間紅線表示的是不同年齡的平均值,上下兩條黑線分別表示的是不同年齡的正常范圍值和值。圖中有上中下三個區域,分別用綠、黃、紅色表示,測量點落在綠色的區域,即T值較高,表示骨骼比較健康;落在黃色的區域,表示T值為骨質減少;如果落在紅色區域,即T值較低,則表示骨骼狀況較差,存在骨質健康問題風險。在測量結果界面中可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在右側添加信息。
當受檢者的年齡<20歲時,顯示的測量結果如下圖所示:
![]()
界面左上部分顯示受檢者信息,左下部分顯示測量結果。在Z值圖表中,測量點位于綠色區域,則表示骨骼發育狀況較好;測量點落在紅色區域,則表示Z值偏低,骨骼發育狀況不良;Z值在-1~1的區域表示骨骼發育正常,且數值越高骨骼發育狀況越好。在身高圖表中,測量點落在白色區域,表示身高偏高;測量點落在藍色、綠色或黃色區域,表示身高在正常范圍;測量點落在紅色區域,則表示身高偏低。
在測試結果界面正下角,有以下幾個按鈕:重新測試:對該受檢者重新進行測試獲得測量數據。報告查詢:進入到“報告查詢”界面。發送到PACS:點擊“發送到PACS”,發送成功后彈出成功發送提示對話框。打印:可查看報告的打印預覽。
上一篇:橈骨脛骨骨密度儀軟件運行及介紹
下一篇:脛骨橈骨骨密度儀校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