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的發展史,腦血管科學評估的利器
發布日期:2022-01-12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TCD技術也不斷地更新迭代,經顱彩色多普勒(TCCD)、功能性經顱多普勒(FTCD)技術是TCD技術的新發展。
針對大腦和腦血管進行科學評估的一般的次序是先從無創性檢查開始:頸部B超、經顱多普勒彩超(TCD)、
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腦阻抗血流圖(REG),發現異常后再進行有創性檢查:放射性核素腦血流量測定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雖然不同的檢測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是均與多普勒檢測有一定的關系。
TCD的細致檢測
1、顱內外血管狹窄、閉塞性病變:TCD對于顱內血管狹窄、閉塞的優勢已經得到公認,但對于頸部血管病變的、評估,同樣有價值,尤其是對于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中度狹窄和重度狹窄的區分上,關系著篩查方案的選擇和病情評估。僅僅依靠MRA或者頸部血管彩超應用形態學或者狹窄部位本身的血流速度來判斷狹窄程度是不夠科學的,必須通過狹窄部位遠端有沒有低搏動改變來判斷,而TCD可以可靠、簡便的提供這項數據。
2、鎖骨下動脈盜血: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是指在鎖骨下動脈或頭臂干的椎動脈起始處的近心段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閉塞性損害,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側椎動脈中的血流逆行,進入患側鎖骨下動脈的遠心端,導致椎-基動脈缺血性發作和患側上肢缺血性的癥候。TCD對于盜血的是最敏感的,遠遠高于DSA和血管超聲,而且可以進行功能試驗,判斷是不是真正的盜血,對于既往所謂的隱匿型盜血,TCD下無所遁形。
3、微栓子檢測與卵圓孔未閉:人體血液循環中出現的并隨血流流動的某些異物,如凝血塊、動脈粥樣硬化斑脫落的碎斑塊、脂肪組織及氣泡等,都可成為微栓子,由于顆粒較紅細胞體積大,故其超聲信號更強,此為TCD監測微栓子最基本的原理。與動脈狹窄嚴重性及斑塊穩定性密切相關,因此,微栓子監測可預測高危人群發生卒中的危險性,為臨床篩查與篩查提供參考信息。
在缺血性腦卒中有大約40%原因不明,卵圓孔未閉為可能性原因,在2014年國際腦卒中大會上,TCD卵圓孔未閉技術被認為是2014年神經病學屆三大重要發現之一,被認為是卵圓孔未閉新的金標準。
4、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評估:DSA是痙攣的金標準,但痙攣一般出現在出血的4–10d,DSA不便重復檢查,而TCD由于其無創、經濟、可床邊隨診的優勢成為目前最常規的檢查方法。
5、腦死亡:腦死亡時TCD頻譜有特征性改變,提示腦循環停止。是腦死亡三項確認手段之一。完善腦死亡既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又予以受檢者死亡的尊嚴,還能解決器官移植的供體來源。
6、腦循環儲備能力的檢測:腦血管通過自動調節功能維持局部腦血流正常穩定的能力稱為腦循環儲備能力。國內外關于利用TCD檢測腦循環儲備能力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年,有報道稱,正常人腦血管反應和儲備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能夠無創穿透顱骨,操作簡單,重復性好,可以對病人進行持續的、長期的動態觀察,同時還能夠提供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影像技術所不檢測不到的血液動力學資料,對評價腦血管相關疾病的鑒別、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由于設備性能、操作者技術的影響,經多普勒超聲存在一定的失敗率,主要原因就是老年人(尤其是婦女)顱骨增厚、動脈迂曲、動脈移位等。
南京科進實業有限公司的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應用于腦血管的檢查,已有二十幾年的研發生產經驗,是國內較早研發生產TCD儀的生產企業之一,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KJ系列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產品,現已成為重要的經顱多普勒制造商。產品型號豐富,滿足不同測量人群的不同需求。
上一篇:腦血管保養方法之兩堅持三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