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超聲經顱多普勒發展歷史
發布日期:2018-07-18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
超聲經顱多普勒(Ultrasound Trancranial Doppler,又有人簡稱為TCD)是超聲醫學發展的重大進展。它是利用低頻脈沖超聲波結合超聲多普勒效應,檢測顱內腦底動脈環上的各支主要動脈血流動力,及各血流生理參數的一項無創傷的腦血管疾病的檢查方法。經顱多普勒技術的問世,標志著人們對于顱內血流動力學的探索和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為無創傷性腦血流循環的研究及腦血管疾病的,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由于其各方面的優點,30多年來在國內外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目前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1842年,奧地利的一位物理學家科約斯琴·約翰·多普勒發現一種現象,當受光體與發光體作相對運動時,觀測者所接受到的光源頻率與發光體光頻率不同,這種現象是多普勒首次發現的一種物理效應。后來,多普勒又作了大量的研究發現,當波源與接受體作相對運動的時候,波源發射出的頻率與接受體接受到的頻率有差別。多普勒效應在生活中的一個典型例子:當火車從站立的人身邊駛過的時候,人所聽到的火車的鳴笛音的音調(即頻率)會改變,當火車行駛過來時,人所聽到的鳴笛音的音調逐漸增高;當火車遠離人駛去時,鳴笛音的音調漸低。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應用多普勒提出的理論,在很多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人們將多普勒發現的這種現象稱為多普勒效應。提出的理論稱多普勒原理。我們將發射頻率與接受頻率之間的差值稱為多普勒頻移。
1982 年12月挪威學者Aaslid 創造性地將低頻脈沖和2MHz超聲波相結合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臺經顱多普勒檢測儀。
1988年,中國開始引進超聲經顱多普勒技術,三十多年來,超聲經顱多普勒的使用和臨床研究取得了蓬勃發展。目前,全國絕大部分縣級以上醫院開展了這一技術。并在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體檢中心不斷普及。如今,國內對于超聲經顱多普勒的臨床學術研究和廠商研發制造能力都已居于世界前列。其中,南京科進實業有限公司、南京澳思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研發生產超聲經顱多普勒最早的企業之一,憑借高校及軍工科研平臺,高起點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KJ系列超聲經顱多普勒產品,現已成為重要的經顱多普勒制造商,在國內外擁有用戶上萬家。
上一篇:淺談超聲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