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內動脈狹窄的篩查方法和篩查依據
發布日期:2020-09-4
頸動脈狹窄是一種血管疾病,是指頸部大動脈血管(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因血液中斑塊聚集導致管腔變窄甚至閉塞,阻礙血流通過,使大腦失去正常的血液供應,從而引起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關于頸內動脈狹窄的,常用方法包括腦血管造影、頭部CT、MRI、頸動脈B型超聲檢查、經顱多普勒TCD超聲篩查、腦血流量測定。
如何頸內動脈狹窄?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依據。
(1)腦血管造影顯示不同部位腦動脈狹窄、閉塞或扭曲。頸動脈起始段狹窄時,造影攝片時應將頸部包含在內。
(2)頭部CT和MRI。急性腦缺血性發作24—48h后,CT可顯示缺血病灶。MRI提示動脈系統的狹窄和閉塞。
(3)頸動脈B型超聲檢查和經顱多普勒超聲篩查。可作為頸內動脈起始段和顱內動脈狹窄、閉塞的篩選手段。
(4)腦血流量測定。清除法局部腦血流測定,可顯示不對稱性腦灌注,提示局部腦缺血病變。
上一篇:腦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